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當代戲劇導讀
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Taiwan Drama 
開課學期
108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系國際學生學士班  
授課教師
汪俊彥 
課號
CHIN2261 
課程識別碼
101 29100 
班次
 
學分
2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7,8(14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共303 
備註
限國際學生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為中文系國際學士班選修。課程設計與進度安排,以訓練國際生培養中文專業為核心,透過介紹臺灣當代戲劇歷史與發展,學習戲劇文學與劇場的表現形式與內涵。課程將以批判理論與文化研究作為方法,分析臺灣戲劇文本以及當代戲劇實踐。 

課程目標
1. 掌握戲劇文學的閱讀方法
2. 具備分析戲劇與劇場美學的能力
3. 介紹臺灣當代戲劇面貌
4. 認識華語劇場與世界劇場的豐富性
 
課程要求
出席與參與討論(35%)
期中考(35%)
劇場演出觀賞與評論 (30%)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by appointment 
指定閱讀
一、 指定閱讀
1. 劇本:〈我們一起走走看〉、〈花與劍〉、〈荷珠新配〉、〈莎姆雷特〉、〈暗戀桃花源〉、〈人間孤兒〉
2. 馬森,《中國戲劇的兩度西潮》,臺北:聯合文學,2006年。
3. 鍾明德,《臺灣小劇場運動史》,臺北:書林,2018年。
4. 王墨林,《臺灣身體論》,臺北:左耳文化,2009年。
5. 邱坤良,《舊劇與新劇: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》,臺北:自立晚報,1994年。
6. 王安祈,《臺灣京劇五十年》,臺北:國立傳統藝術中心,2002年。
7. 陳光興,《去帝國》,臺北:行人,2006年。
 
參考書目
1. 徐亞湘,《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》,臺北:南天,2000 年。
2. 沈曉茵,〈從寫實到魔幻──賴聲川的身分演繹〉,劉紀蕙編,《他者之域:文化身分與再現策略》,臺北:麥田,頁245-274,2001年。
3. 劉紀蕙,〈斷裂與延續:台灣舞台上文化記憶的展演〉,《認同、差異、主體性 : 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》,臺北:立緒,1997年。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3  中秋節(停課一次) 
第2週
9/20  課程介紹 
第3週
9/27  何謂當代?歷史與論述 
第4週
10/04  定義臺灣?地理與想像 
第5週
10/11  國慶日連假(停課一次) 
第6週
10/18  臺灣現代戲劇的轉譯 
第7週
10/25  姚一葦《我們一起走走看》 
第8週
11/01  馬森《花與劍》 
第9週
11/08  金士傑《荷珠新配》 
第10週
11/15  校慶(停課一次) 
第11週
11/22  期中考 
第12週
11/29  賴聲川《暗戀桃花源》 
第13週
12/06  李國修《莎姆雷特》 
第14週
12/13  汪其楣《人間孤兒》 
第15週
12/20  臺灣當代戲曲的系譜 
第16週
12/27  當代傳奇劇場《李爾在此》 
第17週
1/03  繳交劇評